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法普”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答普贤(二) 南宋 · 释慧空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雪峰空和尚外集
某顿首再拜梦石老师兄。
春气暴暖,比日不审庵居道候如何。
正月末辱书并《法华》二义,庵头无事,时时得以究味,是真光明广大之赐。
设复有人以七宝满阎浮提奉施东山,曾不若二义一个之字。
尝谓此义非梦石不能问,然非梦石亦不能答。
皆出自己眼目,发明先佛不传之妙,更不援引助成其义。
如所谓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义,各各解脱,各各平等,初无差别。
同异、凡圣、有无,谓之差别。
同异、凡圣、有无者,众生识情为之分别也。
此发端便见手段不同。
至虽二万佛均一名字,何得谓之同?
同且不可得,况于异乎?
当廓之智眼,则法义昭然而无隐。
自首至尾,无一字一句非统诸佛降灵之本智。
使罗什、生、肇辈再出头来,亦当拱手,况其下者乎!
山中兄弟辈得之,传以为胜事。
梦石虽端居一庵,利及丛林者多矣。
正月二十九日,坚上座自衡阳归来,得妙喜老书。
此老名虽未脱罪籍,其身甚安乐,道愈光。
衡之伊山、开福、花药三院与之馆,参徒无事,即骑马入三处坐方丈,与之入室普说,来者皆湖海英爽有志之士。
临济一宗未至委地矣。
来书颇怪东山不肯以安乐法普施未安乐者,劝无作末后断佛种性人。
殊不知东山于安乐法未曾梦见,只是吃饭屙屎无明烦恼底老比丘
兄弟辈到庵,不遭打去即喝出,何曾有少安乐到伊?
妙喜不知东山,故有此说话。
梦石知之,可以发一笑也。
去年腊下因广化直指寄拈古来,近日湛庵又见寄,不免也趁謴拈提得数十则以酬之。
上元日深书状出岭,亦尝录呈妙喜老子,今梦石更为看过。
无端远远来纳败阙,似东山这败阙非二老面前不纳。
三月又半,未拜见间,仰冀慧时善加调重。
大宋京兆府鄠县逍遥栖禅寺修水磨记天圣八年八月 北宋 · 释志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
夫关市农田之赋,邦国所以备于年储;
疏流变磨之功,人事所以资于日用。
矧兹匠妙,俾自轮行,实济物之殊功,乃厨须之要务。
长安鄠邑,有逍遥精舍焉,即后秦三藏法师什公译经之地也。
此寺名标胜概,面对终南,况草木以灵奇,常高僧而间出(秦自隋唐皆高僧译经之地。),境称绝异,具载丰碑,此不复序。
寺之东南隅三里以来,按图经曰高冠之谷。
其谷口有隙地,先是尚行温之地,乃前寺主崇恩端拱年中以金帛易之,从始迄今,皆以荒墟,曾未田种。
寺主法普始一日与同志曰:「此处地壖涧口,水会潨流,欲树建于磨亭,似不烦于巨力」。
既陈厥议,咸心悦随。
乃剪伐榛芜,凿开峻岸。
方兴功力,会乏资财,有信士张彦实施青蚨百绳,助充营建。
是以抡材聚墨,选匠鸠工,徘徊尽合于规模,巧拙皆依于制度。
于是危楼崛起,疑蜃吐而云成;
骇浪奔轮,若虬蟠而转影。
且观其源也,危峰巘岫,状怪形奇;
下之流也,莹碧澄潭,深沉无底,人而过者,莫敢而窥。
故九夏绝于炎殃,则可滋于稼穑;
一方溉于畦垄,则挹之弗穷。
其磨亭正座五间,都成七架。
西开客馆,东敞僧房,俾来者洗以尘襟,醒乎耳目。
望辽天而空阔,夜月良多;
睹雨霁于秋光,屏观叠嶂。
阒然世外,杜绝喧繁,岂止独利于禅林,抑亦务资于闾里。
约费羡镪三百馀缗,岁月未周,土木功毕。
是知地之兴也,故有其时;
物之盛衰,良因其主。
寺主法普与供养主法明,并以精勤无怠,道行有闻,皆继踵于真宗,为乡闾之所仰也。
茍非积于勤俭,安以树于胜因者哉?
乃以庠事既周,虑迁陵谷,志陆隈承见托,固让弗遑,辄述辞,志于翠琰。
时天圣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记。
按:民国《重修鄠县志》卷七,民国二十二年西安酉山书局铅印本。
送一侍者日本淳祐八年四月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八、《无文印》卷八、《柳塘外集》卷三
淳祐戊申春,予自西湖四明,既哭笑翁老子,遂访樗寮隐君于翠岩山中。
留十日,复归径山
初夏日本侍者闻予西溯,踉跄来送别。
至江浒,夜漏已二十刻。
又明日,予抵舟次,夕阳在西岭矣。
一握手,别色黯然,见于面目。
且言:「去国六年,首见痴绝老人灵隐,来育王,侍笑翁老师且三年,翁今不作,莫知所向。
茅屋石田在扶桑若木间,已办艅艎,解维在朝夕」。
予念其请之勤而词之悲也,因谓之曰:「子踰海越漠,万里西游,昔也何所持而来乎」?
曰:「无有也,驾风御潮,一日东归」。
「今也何所持而去乎」?
曰:「无有也」。
猗欤旨哉!
无有之义,斯言足以蔽之,予虽巧为之说,无以尚也。
子归国中,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升大法座,而以无得之法普告大众,育王有灵,必将为子点头,曰如是如是。